民族欲复兴,产业必振兴。近年来,喀喇沁旗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立足“清新喀喇沁、健康生态游”发展定位,坚持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发展模式,打造了以雷营子、砬子沟为代表的一批富有自然景观、田园诗意、农家特色的乡村旅游村,加快构建全域全季全时旅游新格局。 雷营子村作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模式,实施科学谋划、分步实施、重点打造,着力在“兴产业促振兴、延产业造精品”上下功夫,先后建成旅游景点10余个,娱乐游玩、手工体验、红色教育等项目20余个,农家乐、民宿39家,大力推动当地观光度假、乡土美食、乡村民宿、农事体验、特色文化创意产品等产业的发展,让游客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真正把乡村旅游打造成促进富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年,为全面激发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活力,雷营子村党支部整合村内资源,探索出旅游致富工作“三带两增”新模式,通过发展产业的自我“造血”从根本上达到长效致富的效果,带领全村人民共享产业发展红利,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三带:一是产业带,群众直接参与旅游产业,村干部先行先试、开办农家乐,并雇佣当地村民,增加村民就业收入。在村干部的带动下,目前,全村实施民宿改造和建设农家乐达39户,其中有14户就是先打工后单干,建起了民宿和体验项目;二是公司带,结合“三变改革”,村里成立了“好客雷营子旅游公司”,设立了村集体、合作社和村民群众三项股份,全体村民以土地、资产资源和现金入股。公司集体经营收入和各经营户分成收入年末给群众分红,年人均分红元左右,同时对全村31名75岁以上老人额外多分红元;三是大户带,通过结对子供求互助。雷营子村党支部组织农家乐与有意愿的农户结对子,目前通过村委会牵头已有12家农家乐与34户农户结成对子,农户既可到农家乐打工增收,也可以种植蔬菜、养殖畜禽、采摘山野菜定向供给农家乐,农家乐以市场价全部回收。一方面保证了农家乐优质食材的供应,另一方面也帮助农户增加了收入,起到了互助双赢的效果,户均增收元左右。两增:一是就业增收。村里优先安排当地群众到旅游项目工地和旅游公司打工。目前,村党支部将76名村民安排到公司、农家乐等地务工,其中在旅游公司工作的8人享受五险一金待遇,人均增收0元左右;二是服务增收。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配套服务。雷营子村党支部积极引导和帮助农户发展甜玉米种植、笨鸡养殖等项目,引导群众制作手工、销售山野珍品,围绕旅游产业搞服务,实现户均收入元左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乡村振兴的好做法”。如今的雷营子村正乘着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和新农村建设的惠民政策,践行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由昔日的小山村变成当今的热景区,发生了蛹化成蝶的美丽嬗变,并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人居环境保障基本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六个国家级荣誉。下一步喀喇沁旗将继续以发展乡村旅游为重点,进一步拓宽乡村产业兴旺视野、瞄准生态宜居靶心、提升乡风文明水平、加快乡村治理有效步伐、夯实乡村生活富裕基础,接续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来源:赤峰日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