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医院 http://www.wzqsyl.com/m/ 本文接上文:破解尧舜禹禅让真相(4-1) (5)帝挚让位于弟弟尧当为尧败东夷 然而祝融的衰败,并没有打击炎帝派系的信心,尧又奋起反抗,或许一次偶然事件助了他一臂之力。 《老子》有句经典的话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但是为什么人法的是地,地法的是天,天法的是道,道法的是自然,以及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内涵,了解的恐怕不多。实际上这是古人对事物认识经验的提炼:宇宙万物包含日月星辰、四季等为自然,而日月星辰的运行、四季的流转等万事万物的规律就是道,此为“道法自然”;天按照道——自然规律运行,从而产生节气等,这是“天法道”;有什么样的节气,大地就会对应什么样的情况,如春天万物生长,秋天树木凋零,即“地法天”;而人则要根据大地反应出来实际开展活动,如春种秋收,也就是“人法地”。如果人违反了这个规则,如稻子喜欢温润天气你非要在冬天种植一定是一无所获,甚至还可能招来祸患,如的水的天性是流散你却试图堵塞它那就会被洪水报复。 当时的首领有一项重要职责,就是观天测象,制定历法,敬授民时,如《吕氏春秋》:先立春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春,盛德在木”,天子乃斋;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於东郊……命相布德和令,行庆施惠,下及兆民。这也被称作“告朔”制度,就是天子每年组织人员观察天象计算节令、历法,于当年将结果颁布诸侯令其次年执行,诸侯收到历法在宗庙祭祀表示接收。鲁国后来不想太麻烦,天子颁布律法后也不亲自到宗庙举行典礼,只让人象征性杀一只羊草草了事,从而产生一个成语:告朔饩羊,意思是敷衍应付。 从考古来看,距今约四千年前的陶寺遗址观象台或许能证明该活动已经初具规模;从古籍来看,这项活动至少自黄帝时期就存在,如《史记》谓“顺天地之纪”,而且一直延续下去,还会有一个专门机构负责。负责这件事的人或官职在周、秦、汉等朝称太史或太史令,如西汉太史公司马迁就曾在汉武帝时参与制定《太初历》而且汉武帝将该历法颁布的那年改元为太初,东汉时发明浑天仪、地动仪的张衡也曾任太史;隋朝时称太史曹后改太史监;唐朝时曾一度改称浑天监察院;五代与宋初又称司天监;元朝有太史院,天文学家郭守敬职业生涯基本是太史,同时他还是数学家和水利工程专家;明初依然沿用旧名,后期改为钦天监,天文学家、数学家徐光启在崇祯时曾主导制定《崇祯历书》,徐光启最高任礼部尚书而礼部与太史有很多相通性;清朝又沿用明朝称呼。 羿射九日 或许那时上层忙于征战,且吸取了东方曾因太过重视历法而衰落的教训,联盟对观天测象工作力度减弱了,开始出现历法紊乱,也就是“天有十日”现象,尧便抽出精力重视历法。 也或许东方派系有十个以日为图腾的部族襄助帝喾,尧族始终不能出头。 为此,尧可能拉拢被东夷“伤透心”的祝融,还可能联合、征服或策反了部分东夷派系,其中最主要的是羿。 可能尧命羿宣布新历法,这一做法帮助大家重新回归正常农业生产,一举奠定了在联盟中的基础。 也可能羿帮助尧擒杀或者驱逐了九个以日为图腾的少昊派系部落,或者做通了他们的政治工作,改编为尧那里。 当然也可能“十日”是基于光学折射原理的天象奇观,称作“幻日,”那时的人们不了解故而很害怕。尧便举行祭祀仪式,让善于射箭的羿象征性的往空中射了九支箭,不久天象有变,十日现象消失。一般情况下,天象奇观往往是灾难的前兆,这或许能说明尧统治时期有大洪水是可能的。 (年11月1日8时50分至10时,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锦山镇天空出现了“5个太阳”的幻日天文现象) 以上是尧帝时“羿射九日”传说的三种可能或渊源。总之,尧争取到羿后实力大增,羿为尧帝出了力,摆平了一件极其重要又极其棘手的大事。这就是为什么“尧乃使羿……上射十日”后,“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淮南子·卷八·本经训》)。 但是尧也要解决宗教权。而且同时还有一个更棘手的问题,炎帝派系的尧是从东夷派系攫取的权力,失去权势的东夷派系也要光复旧业,而曾经的宗教主高阳氏有一个支族后裔有虞氏正势不可挡。 由于高阳曾为宗教主且高阳后裔势力强,现任宗教主是高辛却曾是东夷同盟,所以尧无论如何选择都会两难。 不过这难不住尧,因为两高之间为了宗教主的地位也会有斗争,尧采取的策略是:(1)两害相较取其轻,果断抛弃高阳而选择与高辛合作;(2)利用他们争夺宗教主的斗争而挑起两高的纠纷,削弱他们实力,寻求合作机会;(3)对两者都要极力压制,决不允许他们任何一方坐大。 在两高相争时,尧向高辛靠拢。早期(至少是颛顼以来)的火正都是由祝融族担任,而据《左传》“高辛氏二子,长阏伯,次沉实”(《昭公元年》》)和“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襄公九年》),《汉书》“帝喾则有祝融,尧时有阏伯”(《五行志》)等,尧帝的火正是阏伯。也就是,尧把炎帝派系的祝融的火正职务解除,提拔高辛氏后裔阏伯,奠定了与高辛氏的合作基础。 然而尧帝只是表面重视高辛实际上并没有放权,不过是以之作为附庸,因为阏伯并不是一个举足轻重的部族,对高辛氏其他分支也没有特别重视,且被他抛弃的高阳氏更是没有重用任何一人。这就能明白,求贤若渴的尧帝为何没有重视或许是主持祭祀的大巫,或许是实力强大、在地方区域举足轻重的世族的高阳氏后裔八恺和高辛氏后裔八元十六族了(至於尧,尧未能举)。 这样尧轻而易举的取得了神权大权在握了。他为了继位的正当性,对外宣称是从少昊氏帝挚那里得到的政权,依据天意接任帝喾。这或许就是帝喾为尧父的来历,以及所谓弟弟帝挚禅让给尧的真相。 所以尧帝放勋的即位与其说是接受禅让,更可能的是篡位、夺位、逼位。 帝挚与帝尧的禅让已经是“刀光剑影”了,但是权力之争不会停止,东方派系肯定不服啊,炎帝派系也想上位。 三派已经开始了斗争!之后的竞争是会变温柔了还是激烈了? (6)尧帝的班子和成员的圈子 为了避免东夷死灰复燃,尧帝优先重用炎、黄派系的人,因此他的“班子成员”中几大有头有脸的人物,都是炎黄派系,没有东部联盟的:欢兜是颛顼儿子或鲧的孙子,黄帝派系;共工、四岳是炎帝派系,尧特别重视四岳,貌似两者是死党。 尧帝好日子没过多久,由于气候变化,黄河下游上段雨量变大致使共工氏所在的共水流量激增,汇入黄河后导致下游溃堤,洪水肆虐,严重影响整个中原地区也就是联盟主要控制区的生产生活。 尧希望通过治水树立威信,当他故意问谁可继承我或者替我去治理水患时: 放齐推荐丹朱,说明放齐是丹朱圈子的; 欢兜推荐共工,也说明欢兜与共工有小圈子; 四岳等人举荐鲧治水,而尧帝竟然反对无效,说明鲧也有一个圈子,且这个圈子还能量不小。 (7)舜非庶人而是有虞氏大首领 这时候,东夷派系帝又有一个人开始展露头角,那就是舜。 要明白的是,人的本性从来没有改变,社会规则同样没有改变。一个人的进阶总是遵循从下到上的步骤,几乎没有人能够从一名白丁平白无故的一跃而成为炙手可热的大人物,除非他背后有人! 如果舜只是“微为庶人”(《史记·五帝本纪》),他是不可能登上盟主之位的,就算登上也不可能长久保持权力。所以舜能当上盟主一定是因为,他是一个有相当势力的氏国君主,背后一定有一个强大的支撑,这个支撑就是有虞氏。 或许有虞氏数代以来励精图治,终于从一个普通部落发展成为首屈一指的大部落。而舜先是从部落内部脱颖而出,所谓瞽叟、后母、象要杀他,其实就是有虞氏内政。瞽叟本意传位给象,所以要削弱舜,只不过舜太强大,瞽叟和象联合起来也没有成功。舜在部落内部掌权后,又参与联盟竞争,对时任联盟盟主的尧的地位造成严重威胁。 (8)尧嫁二女于舜的目的是和亲、招安或监督 如果尧帝号称盟主,联盟成员却不包括东夷派系代言人有虞氏部落、有虞氏虽强大却不能吞并尧帝,那唐尧和有虞两者都只不过是像南北朝、五代十国那样的地方割据、政权分治而已,终不是大气候。两强不能同立,必有一个变弱或者说只允许一个保持强大。 因此,面对强大的东方派系有虞氏的崛起,尧帝非常忌惮和防备,开始设法维护部族的帝位,也就是解决舜的问题。 尧帝至少做了两手准备。 一是寻求帮手或者是对抗虞舜的势力,他选择的是与自己同姓的炎帝派系的人。 所以古籍所载尧曾让四岳即位(《尚书》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巽朕位?”)或让位许由(《庄子》等)的传说也非空穴来风。且许由真是伯夷的话,那就是尧帝要拉四岳或者伯夷为帮手。 而伯夷不肯接手,原因或是舜的势力太大,伯夷自知不是有虞氏的对手,竞争不过舜,不愿意参加纷争,而不敢答应而已,所以才没有接招。 二是政治联姻。 尧把两个女儿(或宗室之女)嫁给舜,一者,可以收买他,而且骗他说:你好好干,下一届让你当哈;二者,可以麻痹东夷族,调和矛盾;第三,监督舜的动向,只要将其置于控制之下,甚至有机会可以除掉有虞氏;第四,就算舜日后大权在握,也是自己的女婿,总算肥水不流外人田,也希望他顾念旧情不要做的太绝。 尧这样做或许是拉拢、麻痹,也或许是妥协,竞争最大的智慧往往是妥协,或许为了面上的统一,尧帝可能真的通过对赌协议与有虞讲和了。 不论如何,所谓尧嫁女给舜,让九男与舜共处,并送给舜华丽的衣服、琴,为其建造仓库,送给他牛羊,其实就是最早的和亲、质子、进贡或收买舜的贡品、贽金而已!也或许是招安的礼金!而“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甚有妇道,尧九男皆益笃”(《史记·五帝本纪》)也未必是舜的道德感召,他们都是政治牺牲品,还谈什么娇贵和傲慢? 电视剧中和亲的王昭君(9)舜三年后“受命于文祖”是掌权 尧帝或者拉拢招安舜,或者利用舜,或许与舜达成了妥协,实际上都反倒帮了虞舜一把——至少他给外人的观感是在培养舜,有些趋炎附势的就会向他靠拢;或者他处心积虑的安排被舜看穿,舜根本不吃这一套,接受了尧的两个女儿和众多物资又反过来利用了这种优势 总之,舜凭借强大的背后实力挤进联盟决策层,且很快成为厉害角色,甚至可能名义上“一人(尧)之下,万人(其他部落)之上”,这便是所谓的尧考察舜三年后尧让舜“陟帝位”(《尚书·尧典》《尚书·舜典》)并将其推荐给上天(《尚书·舜典》舜受终于文祖)的真相。 然而不同部落有不同的诉求和利益,东夷派系先后出现了好多盟主,有虞氏就属于东夷又非常强悍,而尧却又在推有虞氏,必会引起其他部族的非议。对他们来说,尧、舜的做法破坏了共同竞争机制的规矩,以往大家还是靠实力抢来,而尧帝倒好,将大家的路堵死了,让其他势力团体瞬间失去了继承的资格。这个做法相当危险,算是将黄帝派系和炎帝派系的人都得罪了。就算是东夷派系内部,也有部分不满者,族内纷争并不比族外纷争轻,就像阏伯和弟弟实沈会干架那样。而且对于有虞氏来说,瞽叟本义是传给象,而尧支持舜相当于内政被尧干涉,所以加紧了解决舜的步骤,这就是为什么尧已经嫁二女于舜、送他很多东西,而瞽叟却依然在设法除掉舜。 舜和尧帝走得近,有虞氏的在联盟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许多方面的私下不满开始蔓延。而且舜的进一步稳固权力的行动,终于将这种不满推到了前台。 (未完待续)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zl/pgzl/8609.html |